低水准的直播答题 不答也罢

期次:第2期    作者:2015级新闻学 黄琪   查看:46


  近日,多款“直播答题”APP、小程序上线,用户只需在规定时间的直播场次中答对一定数量的题目,即可获得奖金。一项调查显示,61.4%的受访者参与过直播答题,其中73%的受访者称自己或身边人平均每天花费15分钟以上的时间在答题上。长时间投入换取高额奖金和大量知识,看似公平,实则是道伪命题。奖金只是短时间内的噱头,无文化素养的问题是换不来知识面的扩展。
  其实,知识问答类的节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早到2000年起播的“开心辞典”,再到近些年热播的“一站到底”,用自己的知识和信息换取一定的奖励或荣誉,此类节目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,广受观众好评。因此,“直播答题”APP一经问世,就吸引了大量用户。“既能消遣娱乐,又能‘知识变现’,何乐而不为?”不少用户抱着这样的想法参与其中,甚至每天设置多个定时提醒,为的就是不错过每一场直播答题。
  然而,题目设置作为知识问答类节目的基础和灵魂,却在节目中接连暴露出问题。有的出现事实错误,硬把“肉夹馍”划为江苏小吃;有的内容无聊,且有广告的嫌疑,要求回答“西瓜视频”四个字共有多少笔画;甚至还有些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出现严重误导。这些低水准甚至错误的问题和答案,轻则闹些笑话,重则使知识体系尚不完备的青少年们产生错误认识。一味追求娱乐性和互动性,不考虑问题的严谨性和准确性,“知识变现”就会变味。
  如何让“直播问答”真正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?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此类节目的监管,对于不合格的节目不予上线;二是“直播问答”APP需完善题库,提高题目质量和水准;三是参与者尤其是大学生应自觉抵制不良“直播问答”,努力学习以增加知识储备,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精神上的富裕远胜于物质上的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