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,不曾离开

期次:第2期    作者:听笑   查看:27

  他,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,是一个活在书本里和歌声里的传奇人物。他,是一个党员,是一个战士,但他,也只是一个22岁的青年,只是一个比我大两岁的青年。我常想,一个22岁的年轻人,如何做到受无数人的敬仰;一个22岁的年轻人,如何能让自己的名字成为精神的代名词。是的,他是雷锋,这闪耀着光辉的名字,是一个永远的精神标杆,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。
 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,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。他被亲戚收养,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。还好,他没有被生活打败,没有向生活低头。缺少父母的关爱,并没有令他成长为一个叛逆的少年,没有愤世嫉俗,没有抱怨社会;他亦没有成为一个内向的少年,没有阴暗的性子,没有负面的情绪。我很庆幸,他没有。相反的是,他很健康、很积极、很开朗、很善良,他助人为乐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友爱。
  小时候,老师教着歌颂他的歌,“学习雷锋好榜样……”,我便时常哼着。老师讲着他的故事,我便在心中描摹着他的样子。我猜,他一定很爱笑,忠厚老实的样子;我猜,他一定很刻苦,勤奋学习、努力工作;我猜,他常常帮助他人,一定是一个温暖的大哥哥。
  “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。”之于他,人们这样评价道。对战友,他能坐在昏暗的灯光下,裁下自己帽子的布,为战友缝补衣裤,半宿未睡。对陌生人,他能将他人的老母亲当作自己的老母亲,将自己唯一的馒头给她,替她背着沉重的包袱,亲自将她送到目的地。对他人的事,他能当作自己的事,尽心尽力,不求回报。人们不是记着他为人民做了多少事,而是记着他那种精神。从他的精神之中,我能切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强大力量。
 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,细雨霏霏的天气,他同战友驾车回驻地。他站在窄窄的过道边上指挥车辆通过,却不想,车轮打滑撞倒了一根电线杆。杆子倒下,他也倒下了,他紧紧地闭着眼,昏死过去,却再也没能站起来。他走了,他离开了,他回不来了。
  我看过这样一个新闻,一辆摩托车与一辆中型客车相撞,摩托车上的小男孩受重伤,倒在高温的柏油马路上。这时,一抹蓝色的身影从不远处奔来,查看伤员伤情,将男孩和其家人送到医院,垫付近千元医药费后,悄然离去。我在想,穿着蓝色长裙,脚踩着高跟鞋的她是如何快速奔跑的……在这个蓝色的身影上,我看见了雷锋,他的身影,他的品质,他的精神。他不曾走远,他一直伴在我们的身旁;他不曾离开,他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。
  他在日记里对自己说:“雷锋同志: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,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。”他年仅22岁,矮小的个子,瘦弱的身躯,却做的了人民的松柏。我知道,他一直也将永远是人们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向住。这种追求与向往,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,不因时代变迁而蒙尘,并能绘就一幅人与人之间、人与社会之间的美好图景。